新修订的《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2023年起施行夯实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保障
昨天,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从明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对条例的修订,就是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明确政府及部门职责,落实具体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以法治方式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修订后的《条例》共六章五十条,夯实全民健身的基础设施保障。”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全民健身公共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利用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修订后的条例注重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明确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功能,提高综合利用率。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森林保护等前提下,可以结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海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绿色屏障建设等,依法修建适合群众使用的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登山步道、骑行专线等户外休闲健身场地设施,并向公众开放。为有效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生活圈,扩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居住社区应当按照国家和天津市有关规定,建设用于居民日常健身的配套体育场地设施,并与居住社区的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和投入使用。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条例规定,鼓励充分、合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用于日常健身的体育场地设施,从事相关活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修订后的《条例》明确规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按照国家和天津市有关规定向公众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推动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公众有序开放。鼓励民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内部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此外,修订后的《条例》还突出了特殊群体全民健身活动保障。为保障全民健身工作完整、全面地惠及各类人群,《条例》在修订过程中加强了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健身活动的保障,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指导作了专门规定,提出培养学生掌握一项以上适合其自身条件的运动技能,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index_100331971){ alert(您已浏览到蕞后一页); return false; } $(#Content_100331971+count_100331971).show(); });
天津市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候诊信息定时播报
【权威发布】12月3日0时至24时 天津新增537例本土阳性感染者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64例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50例
北京:做好方舱医院治愈患者出院服务保障,做到“应出尽出”
在希望的田野上 滨海新区小王庄镇趁“枣”“梨”出幸福路
用红色资源助推绿色发展 俵口镇走出新时代致富路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16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7433例
“你好,天津”网络短视频大赛第四个季赛评选结果公示
“设计之都”核心区投资建设步入快车道
无人驾驶空降佛罗伦萨小镇V1汽车世界
大港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封网作业
来势汹汹!今冬蕞强寒潮突袭津门!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天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